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分卷阅读31 (第2/2页)
的字,言之王字笔法精绝,笔势遒劲,字里行间潇洒飘逸,骨骼清秀,正似李流光的特点。 李流光不欲拒绝萧博士的好意,当面客气地答应下来。他以为萧博士只是说说,谁知转头萧博士便派家人送来一副王羲之的真迹,及他亲自写的几本字帖。并希望李流光每日写五十个大字,攒够五百个即派人送到青枝巷萧家,他来亲自批改。 李流光:“……” 萧博士行事直来直往,晚上李父听说后先是大笑,继而提点李流光,“别看萧博士名声不显,但只是因为萧博士不善作诗行文。他在书法一途深的王羲之真传,是官学教授书法的夫子。” 李父的意思十分明显,李流光乖乖表示他会每日坚持五十个大字。 李父笑着点头,又委婉暗示他还从未见过王羲之的真迹。李流光闻弦歌而知雅意,立时便将萧博士送来的字画送到了李父的书房。 李母嗔道:“不要脸,连小七的东西都抢。” 李父哈哈大笑,笑过之后满是感慨:“小七是真的长大了!” 作者有话要说: 唔,昨日看到有读者提到文内的称呼有些违和。稍微解释下,行文至此大家都看出来啦,背景是架空的唐朝。写之前我便考虑过要不要认真考据,也看了一些相关的资料。若是大家注意,便会发现文内的部分细节我还是蛮注意的,(不要脸自夸一句)。但也有部分若是考据的话,实在太麻烦,作者君干脆就架空了。 这里重点提到称呼,像读者提到的一样,大唐的很多称呼同后世完全不同。就是因为不同,考虑到大家看文习惯所以没有考据,而是依照一般古言的习惯称呼。如果大家对这个实在在意的话,我就改改,尽量符合当时的历史。 转一份来自李世民吧的资料,作者奔跑的瞌睡猪,目测应该算是比较齐全。 唐时的称谓 1、对皇帝的称呼 唐代称呼皇帝,较为普遍的叫法是“陛下”和“圣人”,这个圣人应用最多的地方应该是皇帝去某个地方,进去的时候下人大声通报“圣人至!!!”而不是我们印象中的“皇上驾到”“万岁爷驾到”等等的, 而“主上”、“大家”在称呼皇帝时也经常使用。至于什么“皇上”“万岁爷”“父皇”之类的叫法不是意yin出来的就是明清以后才出来的词。隋唐时对皇帝也可称“至尊”。这个叫法不是当面叫皇帝“至尊”,一般用在皇帝不在时的叫法,比如两个大臣在谈论皇帝某某事的时候可以用“至尊怎么怎样的”这个说法在资治通鉴里也有多处记载。 2、对官员的称呼 唐代称呼官员,较为普遍的有三种叫法 一是“姓” “官爵”,这里的“官爵”不必是全称,比如刘某人任职“散骑常侍”,往往只呼为“刘常侍”,姓赵的“兵部尚书”和姓钱的“礼部尚书”都被称为“赵尚书、钱尚书”,姓王姓李的“司勋主事、考功主事”被叫为“王主事、李主事”,等等。 二是“姓” “公”之类的尊称,应用广泛,民间可用,官场也可用。比如见了房玄龄说“房**好”,见了魏征说“魏公万福”, 三是“姓” “官名别称”。比如唐人称县令为“明府”,于是张县令、李县令会被叫为“张明府、李明府”,中书舍人和门下省高官都别称“阁老”什么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