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226 (第1/2页)
他在驻美期间,在于美国官员的交谈中,敏感的抓住漏洞。 美国官员也认为。当初签订协议的时候是漫天要价的,侵略战争中美国在军事和人力上的投入其实并不大,赔偿其实有些高了。 然后经过梁姓大使的反复周旋,美国最终同意把中国的赔款还给中国。注意,这里用的是一个还字儿,并不是说不用你赔了,而是你赔给我,我再还给你,还给你的这笔钱。是指定用途的。要用于中国的教育。 三十多年,中国赔了美国三十多年,美国还了中国三十多年。这笔钱指明用于教育,在国内办了大学,叫做清华。资助大批留学生赴美学习,称作庚子赔款留学生。 美国的总统发文说: “我国宜实力帮助中国厉行教育,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洽于近世之境地。援助之法宜招导学生来美,入我国大学及其它高等学社,使修业成器,伟然成才,谅我国教育界必能体此美意,同力合德,赞助国家成斯盛举。” 美国的理论家们说: “哪一个国家能够做到教育这一代中国青年人,哪一个国家就能由于这方面所支付的努力,而在精神和商业上的影响取回最大的收获。” “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,比追随军旗更为可靠。“ 因此他们也赞成和敦促美国政府采取措施,通过吸引中国留学生,来造就一批中国的新的领袖,为美国从知识和精神上支配的领袖。” 美国这样做之后,法国英国等列强也纷纷效仿,这个并不是良心发现,实际的说白了,就是用你给我的钱,打造一条铁链子,继续把你栓起来。这是一条十分高端的精神控制类铁链,他们要捆绑中国学者们的思想。 这个时候,已经有家资富有的中国人开始送家族子弟出国留学,手中有油水的各级部门也会资助一些学生出国留学,加上庚子赔款留学生。 几万名中国青年学生宛如种子一般,撒向了列强各国,生根,发芽,开花,结果。 英国伦敦,深更半夜,一个维多利亚时期风格的别墅房里,大雨停了电,天地一片漆黑。女佣慌慌张张端着烛台上楼,习惯了电力社会的一片光明,蜡烛的那一点小火头就更加显得摇曳无力。 女主人大着肚子,忽然临产,喊得撕心裂肺。偏偏是这个时间点,找医生太难了。男主人使劲敲他们家租住的中国留学生的房门。 砰!砰!砰! “我太太要生孩子啦,请你一定要救她。” “真的很遗憾呀,我没有办法,我是学修铁路的。” “但是你是中国人!” “中国人也不会接生孩子呀,我是个男的,我只有二十三岁,我还没有结婚!” “你们中国不是有个山东先生吗?” “是有个山东先生!” “既然有个山东先生,那么你一定会治病!一定会接生孩子!” 在英国人的印象里,中国人是留着长长的辫子,然而他们看到的中国孩子都是短发,所以这个印象果断的改了。在英国人的印象里,中国盛产茶叶,丝绸和瓷器。然而这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