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62 (第1/2页)
可之后,户部尚书却发现了这项举措的最大问题—— 钱一直只见往外借,却一直没人还啊! 可这也怪不得那些京官啊,他们会选择与国库借钱,本就说明他们生活穷困,快过不下去了,就算借了钱缓解了暂时的困难,以后的生活可又怎么办呢? 京城大,居不易啊。 所以只能继续借,还都是有借无还的借。 如果只是这样,国库虽然会难以负荷,但也不至于到空虚的地步。毕竟每年各地上交的税收,尤其是江南一带的盐税都是一笔天文数字。 可是其他人见到这样做的好处,许多原本家庭不怎么困难的人,也开始向国库借钱了。 向国库借钱好啊,没利息,还不用还! 发展到最后,就连荣国府这样战争起家,府内富得流油的人家,也跟风借了好几十万两雪花银。 不借没办法啊,不借就在权贵圈子里没办法交际—— 大家都借,若是我家不借,岂不是会被其他借了钱的人家孤立针对? 这世道,不怕人品德败坏,只怕你特立独行。 这么一来,国库可不就没钱了吗? 启圣帝也是在国库没钱之后,被户部尚书天天哭穷,才知道这项举措的危害之处。 然而知道了也没用啊。 还是那句话,臣子没钱,怎么还钱?就算启圣帝对谁家有钱心知肚明,可大臣咬死了自家没钱,难道启圣帝还能派人去检查? 那不叫检查,那叫抄家! 无缘无故的,他能这么干? 更严重的是,这家借了,另一家当然也要借,若是启圣帝不借…… 好嘛,户部尚书会哭穷,他们就不会?其他人能借钱,他们就不能借? 启圣帝一时间烦不胜烦,最后只能避着户部尚书走—— 没办法,听一个哭穷总好过一群人哭! 可户部尚书被称为朝廷的钱袋子,那哭穷的手段层出不穷,虽然他只有一个人,但战斗力却可以抵上千军万马。 而且在哭穷的时候,他还根本不怕启圣帝。 启圣帝:“……” 启圣帝没办法,只能把自己私库里的银子往国库搬。 自己做的孽,只能自己还啊! 可是再有钱,启圣帝也只有一个人啊,他一个人的私库能有多少银子?往外搬的次数多了…… 好嘛,内务府大臣也跑来向他哭穷了。 启圣帝:我也没钱啊! 启圣帝早就为私库国库都穷得找不出一个字儿的窘境犯愁了,可他的性格又做不出给大臣找茬,然后直接抄家的“发家之路”,没办法,只能带着后宫嫔妃一起…… 穷着呗! 启圣帝觉得,他简直是有史以来被称为明君的皇帝中,最穷的一位了。 国内大部分地方风调雨顺,小部分天灾**也及时得到控制,每年上缴的税银更是好几百、千万,就这样,他还这么穷! 若是日后仙逝下地府,他都会被其他皇帝嘲笑。 虽然林如海说出的话不算恭敬,可启圣帝完全没在意,他的所有注意力全被拉到了“赚钱”这两个字眼上。 当然,他可不会做得这么明显,毕竟皇帝威严不可侵犯的形象还是不能崩的。 启圣帝很快调整了情绪,故作严肃地问林如海:“大胆,你可知道自己是在说什么?我大夏泱泱大国,年年风调雨顺,国泰民安,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