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走近不科学_分卷阅读111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阅读111 (第1/2页)

    固定栏目被全部撤除,长达2000字的卷首语中,编者依次列数了那些曾经口耳相传的灵异故事,一度人尽皆知的民间传说。当年活跃于国内各大网络平台的着名灵异写手也被一一盘点,他们中的一些人有着乖张辛辣的行文风格,另一些人的博闻强识令人折服;再有的一些,奇思妙想天马行空,一个偶然蹦出的点子就能引领一波新的潮流,当效仿者们好不容易学到半分皮毛,他们已经有了新的想法,开始新的挑战。

    那个时代的互联网就像一个茶馆,大家聚在一起谈天说地,讲古论今;或者抓上一把瓜子,听说书人讲一折新写的传奇。

    但时隔未久,说书人们纷纷脱下长衫,收起折扇;茶馆的茶客也陆陆续续起身离开,各自回到屏幕之外的柴米油盐。于是演出结束,宴席散场,还有许多故事没能等到结尾,就失去了讲述的舞台。

    那个自由的时代也在各种内外力的作用之下,逐渐衰落,不可追回。

    ——这一期的“都市夜谭”特别版,续写了7个当年广为流传,成为一代经典,但始终没能完整收尾的故事。

    所有故事都由原作者本人亲自续写。时间的裂缝被接上了,中间度过的这些年不过是跳了一帧画面,主角们从瞬间的晃神中醒来,然后继续与对手鏖战,与爱人相守,走向自己在文字人生中的结局。

    光是把这几个文名放在一起,就几乎能代表一个时代;而这些故事同时结尾,就仿佛一场极尽华丽的舞会,角色们且歌且笑,捉对起舞,然后在一个时代的瞩目下安然谢幕。

    “由于各种原因,非常遗憾没能联系上更多的作者,但能见到诸位老友,也已经心满意足——那么,我们一起来圆一场多年之后的旧梦。”这是编者在卷首语中的最后一句话。

    精挑细选之后的7个故事的结尾,正好填满一期杂志。而那个时代最闪烁的名字,却缺席了这场聚会。

    ——“我不太明白,你当初收到寒牙的投稿的时候,不是高兴疯了,恨不得邮件群发给全公司的人看?”杜云苇翻着杂志说,“怎么事到临头,反而又把人家的稿子给下了?”

    “有些内容不太合适,”池清说,“就打回去让他改了——这么一改就没赶上。”

    杜云苇看她一眼:“你不会是想搞个先抑后扬?先把他空出来,吊吊胃口,下一期再放这压轴的?”

    “怎么会呢,”池清笑嘻嘻地说,“像这样的怀旧特辑,搞一次就行了——一次是情怀,两次就成了冷饭,读者也不是傻子,没那么好糊弄。”

    杜云苇又看了她一会儿,没有说什么,把杂志放下了。

    ——第四期上市一周后,销量一跃打破季度记录。虽然不能说全是因为这本赠刊的关系,但从读者反馈看来,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是冲着“怀旧特辑”,才下单购买这本之前从未买过的时尚杂志。

    10天后,这期赠刊的内容被许多读物博主自发转载,在微博上掀起一波热议。许多当年的作者的微博被攻陷,让人不时发出“原来这些年你在这”的感慨;他们的读者也早已成家立业,甚至成为各自领域内的翘楚;大家又重新聚坐在一起,像多年未见的故友,一起坐在老茶馆的竹椅上,一盏茶水,一把瓜子,回忆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