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80 (第1/2页)
所以这样的工匠必须放到府衙,还需要由专人监控起来。 解决完商人这方面,宁砚便开始上书朝廷,请求调用金陵府库的银钱。 怕有人从中作梗,宁砚还分别给章严维和温梅芷写了私信,言明其中缘由,希望两人能帮助他一二。 府库总计能调用八万贯的钱,加上四家兑票铺能提供的二十万贯,一共是二十八万贯。 即使是这样,宁砚犹觉不够。 而这时候,得知事情的宁家在族长宁远志的决定下,倾尽宗族之力,又联合了金陵城中另外六户世家,共筹措了十万贯,从宁砚这里换得了第五家兑票铺的经营权力。 与此同时,宁砚集合的那批工匠在他的吩咐下,绘制出了第一套兑票。 一共五种面值,以铜钱为本位币,分五百文、一贯、五贯、十贯、五十贯五种。 将这首套官票拿到手后,宁砚让人快马加鞭的让人送往上元府。 万事俱备,只欠东风。 现在宁砚就等上元府的那边的一个答复了。 即使不让他动用府库的那八万贯钱,这官办兑票铺,他依旧能办的起来。 作者有话说: 注:宋仁宗天圣元年,政府设益州交子务,以本钱36万贯为准备金,首届发行“官交子”126万贯,准备金率为28%。 注明这一点想说我写的没怎么脱离实际的。 另,一贯=一千文=一两银 第55章 上元府, 皇宫紫宸殿。 皇帝萧旻坐于大紫檀雕龙案之后,手里拿着把折扇悠悠的扇着, 御案之上, 由金陵快马加鞭送来的五张兑票一字排开。 萧旻随手拿起了放在最右边的一张兑票,看到上面注明的面额之后, 笑道:“就这薄薄一张纸,就能抵得上铜钱五十贯?” 章严维开口回道:“臣回禀,此之一物在金陵兑票铺确能兑换成铜钱五十贯。” 萧旻放下了兑票, 转而拿起了一旁放着的奏折, 打开,隽秀小楷映入眼帘。 奏折间夹着一张票签,上面是内阁给出的批阅建议。 萧旻扫了两眼, 票签写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意见。 一为准折中所奏, 二则是否决。 萧旻将票签拿开, 看起了折子。 臣宁砚谨奏:臣自任金陵之审判史来, 为天子之耳之目, 察金陵之民情, 闻金陵之民生。 金陵富庶,沃土千顷, 田桑裕民,工商繁华。 市易之间,银铜往来数额日增。 然, 银铜币重, 往来不易。 臣曾见一民欲买耕牛三头, 一牛价八贯,一贯钱重八斤。 是以三牛之钱,由二人共抬于市,方得三牛。 三牛尚如此之艰,况百牛,千牛乎? 金陵大商大贾,市易之间,动辄百贯千贯,深感银钱输运之不易,由是合联,创一物,曰:兑票,置兑票铺于闹市之中。 持兑票之人,兑票书数额几何,便可于铺中换得银钱几何。 千贯之易,不过区区数纸而已,垂髫小儿亦能承其重。 …… 兑票一物,关乎铸币,假草民商贾之属,殊为不智。 故臣欲设兑票务于金陵,替商贾而印兑票,而后使之流转互通,利民、利商,更利官、利朝廷。 …… 臣乞陛下,允臣之所奏,动金陵府库之财,为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