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412 (第1/2页)
老弟应比我了解陆家的为人处事吧。咱兄弟俩私下说哈,陆家人做事一向这个。” 陈东家翘了翘大拇指。 继续道: “这要是换成旁姓是国公府的门第,哎呀,早就得不知怎么得瑟好了,出门就得耀武扬威,那样的人我见多了。 可你看国公府平日里,谱还没有三四品大员家摆的开。 所以,我寻思着,以陆家人的作风,往后百姓要是都缺粮了,搞不好今年还会征粮,会让老弟家用细面做贵点心往外卖吗? 那样的人家,不差挣银钱,恨不得挣银钱也只是凑个热闹罢了。 极其注重名声,脸面比什么都重要。 百姓要是往后没粮吃,老弟,你家还往外卖贵点心?先不提能不能卖出去,不好看吧? 其实咱俩面临的情况一样,买卖都是面向富贵人,你说我说的有没有道理。” 宋福生忽然觉得,老陈分析的有理。 他皱了皱眉。要是真这样,老太太们怎么受得了。 “行了,也可能是我瞎寻思,先别想了,齐府大少奶奶不还没遣人来知会吗?走走走,我先领你去后面。” 老陈带着宋福生来到酒楼后面,掏出钥匙打开库房,里面很黑,俩人眯眼适应了好一会儿。 老陈才指着二十个面袋子,三十袋米,一看就是早就摞好了,说道:“我晓得你们人多。不过,兄弟,老哥能力有限,能做的就这些了。” 感动不? 感动。 最感动于还没张嘴问,不会让人难堪,对方就已经准备好。 这个朋友,始于互相利用。 可眼下,已经不是互相利用的关系了。 包括老隋,员外爷,眼前的老陈,店里的大德子宝珠。更高的还有童谣镇捕头齐鸣,顺子,陆畔等等。 要不说,这就是人呢。 人性会作祟。 有时本来挺好的关系,处着处着就不好了,成了陌路。 有时相遇,不过是萍水相逢,处着处着却越走越近,不一样了。 宋福生急忙抱拳致谢,还劝老陈道:“你该多少银钱就收多少,别给我特意便宜,你就要这么点儿可能嘛?” 陈东家说,“可能啊,当时我往上收粮就是这个价。啧,我还能赔着卖与你?” 贼好的精米,比宋福生才到这里时,领着闺女在粮铺子买还便宜,合7文一斤。 细面那更是不错,就是马老太买家的那种做点心的细发面,五文一斤。 嗳呦我天,宋福生最近高价粮买的,只觉这种价格跟白捡一样。 至此,宋福生他们这伙人,再算上这几日下屯高价零买的粗粮,只粮食加在一起,就能吃到九月中旬,不算闺女在家鼓捣的奶豆腐。 心里也彻底有了底气。 挺到十月份就可以秋收了,再说还没算还能继续买呢。 粮铺子怎么也会放些粮,看奉天城的形势就能猜到。 新皇登基,不能大赦天下,可是再缺粮也要做做样子,安稳民心,表示一下福泽万民,积少成多也能再添置些。 宋福生和老陈才返回前楼,就挺到外面有些喧嚷。 掌柜的指了指外面,告知两位小老板,“告示贴了出来。” 俩人对视一眼,并肩出去瞧热闹。 皇上带着大印的亲笔,那是谁都能看的嘛。 而且就那一份,哪能拿出来。 都是手下大臣抄写副本,叫“誊黄”发往各地。消息由各城池官衙再到城门、集市、交通要道张贴安民告示。 至于村里,就是口头式传递。 此时奉天城集市这里,好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