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351 (第1/2页)
的脸问:“那脸怎的啦?还抹药。那红药你晓不晓得有多贵,树枝子剐蹭就不要抹了好伐。” 宋富贵捂着脸:“什么树枝子刮蹭,婶子,我是和人干架被挠的,不抹药留疤怎么整,我这张脸本来长的就磕碜。” “啥玩意,你让谁挠的?你这是和村里哪个老娘们挠一堆去啦?” 宋福喜听不下去了,就给他们细细地解释了一番。 他可是全程都在,属于干第一炮的那种。 童谣镇和葭县的两伙人,听完当即气的骂娘。 汉子们更是很遗憾他们怎没赶上,要不然非将那些拿锄头上门的抽成猪头。 最后一伙回来的是马老太他们。 嗳呦,马老太忙呦。 快过年了,平日里吃不吃蛋糕的人家,舍不舍得买蛋糕的人家,眼下也都凑热闹买两块尝尝新鲜。 晚回也不是在等着卖光,早就卖没。 是在等着订货的去,记单子,定准了要多少锅,到底要啥,不交订金,不能给他们做。 有的那跑腿的,就得急忙跑回府去找主家确认。 就咱店里的那三个菜单?到了下午都被人借走了,让主家尽量看图说话,别整句看着办。啥叫看着办啊?店里不接这种业务,太随便,怎么出货。 老太太回来后,第一样,雷打不动,盘腿坐在炕上先收钱,将四个店今日的营业额收回来。 收的她是眉开眼笑:“卖的好。” 接下来,记单子。 最近比往日多了这么一样活,给老姐妹们开小会的时间也越来越拖延。因为那仨县,也会收到预定的单子不是? 还是那句话,离年越近,平日里买不买蛋糕的都买。也有自个不吃,打算年前年后走礼用。 “你画的这个乱圈是什么意思。”马老太抬头问道。 郭婆子瞅了一眼:“啊,一个圈是一锅,这里头画多少圈就是多少锅蛋卷,画在一起就是一家订的意思。” 明白了,马老太一边往自个本上记,一边头也不抬道: “不是我说你啊老郭,你这个账记的,就不如老王和老葛好。总是乱糟糟,你回来对我说明白倒也中,但是我就担心你记不住客人的名字,再付错了货。” “那不会,老齐帮我记呢,她那人,认人眼睛可毒。再一个,我这不是画了嘛。你像这份他姓邹,我就画个小人出门走,姓刘的,我就画个小人进屋,就留。” “不够费劲的,老郭,学一学字吧,好不好?总画图多麻烦,好记性不如烂笔头。抽着空写一写,一个月里哪怕会写一个姓,日子一久,积少成多就不会是睁眼瞎。” 以上马老太教育老郭的话,都是宋茯苓常平日里训导马老太的原话。 其实老太太们不爱学习,几十年过去了,早习惯了,学习可苦呢。 但是宋茯苓经常这么说马老太: 奶,你这样可不中。 发展起来会受限的。 将来,你买得起大房子,成了当家老夫人,却看不明白下面采买写得帐,他不得糊弄你吗? 而且,你想写个书信,有个私语,比如你想悄悄告诉我,你又攒了多少钱,这种大事总不能让别人写吧。 老太太当时想象了一番那画面:说得对,可不是? 就这么的,她就硬着头皮学写字了。 这不嘛,才死记硬背学会写几个姓氏,这就开始嫌弃上别人。 不过,马老太最后记完老郭那面的单子后,还是笑了,对订单量很满意,翘大拇指:“不错。” 接着又扯过来葛二妞给的两张纸,往本子上记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